詳細介紹
海洋工程用高壓無縫鋼管與我國可燃冰試采進展:
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冰”。繼5月18日我國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試采成功的消息發布,6月2日,*通報了可燃冰試采的進展和成果,相關專家回答了記者提問。
連續產氣超過22天 平均日產8350立方米
據了解,本次試采作業區位于珠海市東南320公里的神狐海域,3月28日*口試采井開鉆,5月10日14時52分點火成功。據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天然氣水合物試采協調小組副組長李金發透露,截至目前,已連續產氣超過22天,平均日產8350立方米,氣壓氣流穩定,井底狀態良好,取得了多項重大突破性成果。
此次試采實現了勘查開發理論、技術、工程和裝備的自主創新。首先是實現了三項重大理論自主創新:初步建立了“兩期三型”成礦理論,指導在南海準確圈定了找礦靶區;初步創建了天然氣水合物成藏系統理論,指導試采實施方案的科學制定;初步創立了“三相控制”開采理論,指導精準確定試采降壓區間和路徑。
“海洋工程用高壓無縫鋼管與我國可燃冰試采進展:此外還實現了六大技術體系、二十項關鍵技術和三項重大工程管理系統的自主創新。”據李金發介紹,圍繞可燃冰開采,在重大技術裝備創新上,研制了我國*臺4500米作業級無人遙控探測潛水器“海馬”號、研發了天然氣水合物保溫保壓取樣器、研發了海底可控源電磁探測系統、研制了適合試采儲層特點的防砂篩管等。
我國可燃冰潛力巨大 開采風險可控
天然氣水合物在主要分布在兩類地區:一類是在海底沉積物中產出;另一類是陸上凍土區,尤其是南北極凍土區。
1988年,美國科學家預測,可燃冰資源量相當于21萬億噸油當量。“結合我國海域地質條件,預測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資源量相當于800億噸油當量。這與全國陸海常規與非常規天然氣地質資源量總和大致相當。通過重點地區普查,圈定11個有利遠景區,19個成礦區帶。經過鉆探驗證圈定了兩個千億方級的礦藏。”中國地質調查局基礎調查部副主任邱海峻說。
可燃冰開采可能帶來的環境影響一直為公眾所關注。北京大學教授、天然氣水合物試采工程*科學家盧海龍對此表示,在試采前,開展了10余個航次的環境基線調查,獲取了海洋地質、海洋生物、海水化學等本底數據以及海底地層力學參數等。“在試采過程中,我們利用大氣、海水、海底和井下四位一體監測體系,對甲烷、二氧化碳等參數及海底沉降進行實時監測,與本底數據對比顯示,甲烷等參數無異常變化,海底地形無變化,沒有環境污染,未發生地質災害。”盧海龍說。
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優化能源消費結構
:“天然氣水合物開發利用將會大大提升我國能源安全保障程度,降低對外依存度,進一步優化能源消費結構。”*地質勘查司司長于海峰說,天然氣水合物是一種低碳清潔能源,甲烷含量高,比常規天然氣所含的雜質更少,是未來理想的替代能源。
根據國土資源科技創新規劃,“十三五”期間,我國將推進大洋海底礦產勘探及海洋可燃冰試采工程,力爭2020年實現商業化試采。
“借鑒頁巖氣開發經驗,建議將天然氣水合物設立為我國新礦種,并納入新興戰略產業目錄,制定相關產業政策,鼓勵和引導企業參與勘探開發,推動開發利用。”于海峰表示,此外,還要加強礦產資源管理,劃定勘探區塊,做好礦權登記。
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局長、天然氣水合物試采現場指揮部指揮長葉建良表示,美國頁巖氣革命從成功到商業化開發利用,前后走了20多年時間,“我們還需加大投入,對更多海域進行不同儲層的可燃冰試采,為商業化積累更多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