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動態
兩大國家利好政策重磅推出,儀表人迎來發展的“春天”!
閱讀:1031 發布時間:2022-1-4 近日,國家層面兩大頂層綱領性文件接踵而來!雙重利好政策助力國產儀器儀表發展,國產儀器儀表將迎來發展的“春天"!——《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與《“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
利好政策一
12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〇三號)簽發: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二次會議于2021年12月24日修訂通過,現予公布,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九十一條指出——
對境內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的科技創新產品、服務,在功能、質量等指標能夠滿足政府采購需求的條件下,政府采購應當購買;初次投放市場的,政府采購應當*購買,不得以商業業績為由予以限制。
政府采購的產品尚待研究開發的,通過訂購方式實施。采購人應當優先采用競爭性方式確定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機構、高等學校或者企業進行研究開發,產品研發合格后按約定采購。
第四十一條指出——
國家鼓勵企業加強原始創新,開展技術合作與交流,增加研究開發和技術創新的投入,自主確立研究開發課題,開展技術創新活動。
國家鼓勵企業對引進技術進行消化、吸收和再創新。企業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稅前列支并加計扣除,企業科學技術研究開發儀器、設備可以加速折舊。
利好政策二
12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市場監管總局、國資委等8個部門正式印發了《“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
到2025年,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大部分實現數字化網絡化,重點行業骨干企業初步應用智能化;到2035年,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全面普及數字化網絡化,重點行業骨干企業基本實現智能化。
其中,到2025年的具體目標為——
一是轉型升級成效顯著,70%的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基本實現數字化網絡化,建成500個以上帶動行業發展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廠。
二是供給能力明顯增強,智能制造裝備和工業軟件市場滿足率分別超過70%和50%,培育150家以上專業水平高、服務能力強的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
三是基礎支撐更加堅實,完成200項以上國家、行業標準的制修訂,建成120個以上具有行業和區域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
《規劃》還部署了智能制造技術攻關行動、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建設行動、行業智能化改造升級行動、智能制造裝備創新發展行動、工業軟件突破提升行動、智能制造標準領航行動6個專項行動。
期待▼
市場調研表明,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尤其是智能儀器儀表方面,已經獲得了極大的發展。但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仍有人不相信國產儀表,選擇進口產品。盡管國產儀器儀表與國外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但國產儀器儀表的技術水平還是有了很大的提升,尤其在光譜、色譜、顯示控制等領域,國產儀器儀表已邁進了更高臺階。可以說,國產儀器儀表的技術實力早已非吳下阿蒙。但是人們固有認知和偏見導致國產儀器儀表的認可度不高,才是根本的原因。
近十年來我國智能制造發展取得長足進步,但與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相比,智能制造發展仍存在供給適配性不高、創新能力不強、應用深度廣度不夠、專業人才缺乏等問題。與此同時,外部還面臨著資源環境要素約束趨緊、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面臨挑戰等風險。
所以,面對國家的重磅利好政策,我們更需努力,要繼續加大科技技術投入力度,調整產業結構,在科技領域方向取得突破,立足制造本質,緊扣智能特征,以工藝、裝備為核心,以數據為基礎,依托制造單元、車間、工廠、供應鏈等載體,構建虛實融合、知識驅動、動態優化、安全高效、綠色低碳的智能制造系統,推動制造業實現數字化轉型、網絡化協同、智能化變革。
實際上在國家政策的利好扶持下,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儀表企業不但順勢而為,也敢為人先,以匠心打造智能制造。
儀表人趁著國家利好政策的東風,迎接"春天“的到來,在朝著“中國制造2025"大步邁進的過程中,既有著愈來愈多的挑戰,也有著愈來愈多的機遇,更有著愈來愈多的進步。前路雖然漫長,困難當然還在,但是,集中全體儀表人的力量,跨越難關的那一刻卻更值得我們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