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2023年4月18日,“雙碳”目標下中國綠色包裝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在江蘇蘇州舉行,會議圍繞綠色包裝創新發展以及生產制造過程綠色化轉型面臨的核心問題,就相關法規政策實施、綠色低碳標準化建設、模式創新、技術創新等專題進行了深入探討交流。
【塑料機械網 熱點關注】2023年4月18日,“雙碳”目標下中國綠色包裝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在江蘇蘇州舉行。此次論壇由中國循環經濟協會主辦,清華蘇州環境創新研究院與浙江省長三角循環經濟技術研究院協辦。論壇邀請政府部門、行業組織、科研院校、產業界等多方力量,聚焦“雙碳”戰略目標,以循環經濟助推綠色低碳產業高質量發展為方向,圍繞綠色包裝創新發展以及生產制造過程綠色化轉型面臨的核心問題,就相關法規政策實施、綠色低碳標準化建設、模式創新、技術創新等專題進行了深入探討交流。
中國循環經濟協會會長朱黎陽,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二級巡視員謝立安,江蘇省發展改革委二級巡視員袁煥明,蘇州市委軍民融合辦副主任徐鳴濤出席論壇并致辭。來自蘇州市發展改革委、蘇州市吳江區工業和信息化局、蘇州市吳中區發展改革委、常熟市發展改革委等市(區、縣)主管部門領導,以及來自赫力昂、芬歐匯川、歐萊雅、可口可樂、迪卡儂、嘉士伯、葛蘭素史克、山鷹國際、阿普塔、希悅爾包裝等知名消費品牌企業和包裝生產企業、再生資源回利用企業、相關行業協會、大專院校等近120位代表參加了會議。論壇開幕式由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常務副會長趙凱主持。
中國循環經濟協會會長朱黎陽首先代表協會向出席本次論壇的各位嘉賓和代表表示熱烈歡迎,向長期以來關心和支持中國循環經濟協會發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他指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經過深思熟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我國引領國際應對氣候變化合作和重新構筑新一輪國際競爭優勢的機遇。包裝產業作為現代工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貫徹落實“推進綠色發展”“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的國家戰略部署,以發展循環經濟為抓手,發展綠色包裝產業,促進包裝產業高質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意義。他認為,包裝產業高質量發展對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具有重要支撐作用,包裝產業的發展與國民經濟和消費市場的快速增長息息相關,已成為我國制造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市場規模達1.2萬億以上;包裝產業具有較大的減污降碳潛力,有關數據表明,我國每年包裝材料消費量約為3000萬噸,包裝廢棄物約占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的30%-40%,因此下游的消費品企業要與上游的包裝生產企業共同探索綠色包裝解決方案,努力構建覆蓋材料、設計等多個環節的包裝全周期綠色發展體系,推動包裝產業高質量發展。
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二級巡視員謝立安發表致辭。他指出,包裝產業是與國計民生密切相關的服務型制造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2022年全國規模以上包裝企業9800多家;完成營業收入達到1.23萬億元;完成利潤總額達到630多億元,同比下降14%;出口總額達到50億美元,同比增長12%;進口總額達到140億美元,同比下降15%。結合論壇主題,他談了幾點意見:一是推動創新發展。培育創新主體,聚焦關鍵技術,持續開展自主創新,企業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強技術中心創新團隊建設。二是加強綠色發展。強化綠色發展理念,充分發揮包裝企業推廣適度包裝創新理性消費中的橋梁紐帶和引導作用。三是限制各種形式過度包裝,促進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目前工信部組織修訂了《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食品和化妝品》的強制性國家標準并已發布。他希望包裝行業能進一步落實相關工作。四是實施“三品”戰略,包裝在商品流通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消費品行業的發展將帶動包裝行業的發展。包裝行業還要繼續落實《關于加快我國包裝產業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組織開展“三品”行動,增加包裝產品的品種,提升包裝產品的品質,培育包裝產品的品牌,推動整個包裝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江蘇省發展改革委二級巡視員袁煥明,對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在江蘇蘇州組織召開此次論壇表示熱烈歡迎,對一直以來關心和支持江蘇發展的各位嘉賓和企業朋友表示誠摯感謝。他表示,江蘇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把循環經濟作為推動綠色低碳全面發展的重要抓手,大力提升循環利用水平。他指出,“十四五”期間,江蘇省以年均1.6%的能耗增速支撐了年均6.3%的經濟增長,一般工業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率保持在95%以上。隨著綠色包裝從概念到實踐的轉換,綠色包裝產業不僅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而且對于實現“雙碳”目標和循環經濟具有重要意義。下一步,江蘇省發展改革委將加強政治引導,加大創新支持力度,鼓勵企業自主研發和成果轉化,培育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綠色包裝企業,推動包裝領域發展的良好融合。
蘇州市委軍民融合辦副主任徐鳴濤在致辭中提到,當前推進循環經濟是我國發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有效途徑之一。他強調,蘇州市《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發展體系的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出,鼓勵企業開展綠色設計,選擇綠色材料,實施綠色采購,打造綠色制造工藝,推行綠色包裝,發展綠色運輸,做好綠色產品廢棄物回收處理,實現產品全周期的綠色環保。作為循環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綠色包裝不僅可以有效減少資源消耗和能源浪費,還可以有效保護環境和改善生態。下一步,蘇州市將加強技術創新,不斷提高綠色低碳產品的質量和技術含量,加強國內外企業的交流與合作,鼓勵企業開展自主認證和品牌建設,推動包裝產業的綠色轉型與升級,提高綠色包裝的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
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國際合作部主任馬金津主持了隨后的主題演講及專題報告環節。
在主題演講環節,來自中國循環經濟協會、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資源環境研究分院、清華蘇州環境創新研究院的資深專家圍繞綠色包裝轉型發展、綠色制造體系完善等相關政策標準及行業現狀進行重點介紹。
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常務副會長趙凱作題為《“十四五”綠色包裝發展趨勢探索》的演講。他表示,“十三五”期間,包裝工業發展根基更加穩固,總體格局加速優化,創新能力持續增強,整體質量穩步提升。面對國際環境復雜多變的發展形勢、全球競爭不斷加劇市場擠壓等挑戰,他認為,“十四五”期間,需重點從發展綠色包裝材料、推廣綠色包裝設計、構建綠色供應鏈和實施綠色生產行動、深入推動綠色包裝認證體系和循環利用體系建設、開展綠色示范項目建設等層面開展綠色包裝工作,踐行發展循環經濟理念,引導產業綠色轉型和創新,助推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
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資源環境研究分院院長林翎作題為《綠色制造標準化體系建設與綠色產品要求》的演講。林翎院長強調,標準是綠色低碳轉型升級的基礎工具,是實現節能降碳目標的約束手段。她從綠色低碳標準化體系構建與完善、雙碳標準計量體系建設、綠色產品評價認證體系以及加快快遞綠色包裝標準化重點任務等方面給予全面梳理,為引導綠色包裝轉型指明了方向。她表示,下一步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將落實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和質量強國建設綱要要求,建立健全綠色包裝標準體系,同時開展雙碳標準強基行動、百項節能降碳標準提升行動、低碳前沿技術標準引領行動、綠色低碳標準國際合作行動等重點行動,支撐政策落地實施和服務市場化需求。最后,她表示,產業需要加強標準化基礎能力建設,同時也需要更多行業組織、擁有先進循環利用技術的企業和研發機構共同參與,來形成高質量、高水平的標準,帶動整個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清華蘇州環境創新研究院副院長么新與清華蘇州環境創新研究院綠色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丁相彬共同作題為《綠色消費對供應鏈影響及蘇州實踐》的演講。首先,么新副院長從全球碳中和背景下的消費端管控以及綠色消費理念下的供應鏈傳導影響兩個方面進行分享。他指出,從全球的角度看,根據聯合國的排放差距報告顯示,全球三分之二的碳排放是與居民消費有關;從中國的角度看,我國作為制造業大國,在消費角度中制造業與建筑業的能源相關碳排放的比例最高。他認為,消費端是各大領域降碳的持久動力,供給端是實現全民降碳的根本出路,還應將消費端管控作為城市碳減排的重要內容。他表示,基于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綠色供應鏈構建,綠色消費發揮著非常重要的傳導作用。
丁相彬副主任從創新機制保障、生活場景、辦公場景、生產場景、回收場景、供應鏈傳導路徑等六個方面介紹了蘇州綠色消費實踐。他表示,產品碳足跡是企業開展綠色供應鏈建設和管理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衡量企業綠色生產,應對綠色貿易壁壘,引領綠色消費時尚的重要工具。他認為,從蘇州綠色消費實踐經驗看,需求端應有政府的有效引導、企業積極行動、社會全面動員、以及全民的廣泛參與;供應端則需要全周期、全鏈條深入融入綠色理念,以建立多維度的綠色消費格局。
此次論壇還設置了以“品牌引領助推綠色發展”、“創新驅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循環經濟典型模式案例”為主題的環節,來自同濟大學、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英國)北京代表處的特邀專家及嘉賓,以及來自赫力昂、歐萊雅、芬歐匯川(UPM)、山鷹國際、知路科技等知名品牌企業和包裝專家代表進行了專題演講。
赫力昂質量和供應鏈中國地區副總裁眭金國作題為《碳中和工廠助力綠色制造》的演講。他表示,赫力昂位于蘇州吳淞江路的新工廠于2017年獲得美國綠色建筑委員會LEED鉑金認證,位于蘇州寶帶路和吳淞江路的兩家工廠在2021年實現運營碳中和。通過減少碳排放、設計可持續的包裝、以可持續方式采購可靠材料、減少廢棄物和用水量等方式,赫力昂將綠色減排納入品牌建設,生產低碳商品、進行低碳營銷、實施低碳物流,來實現其可持續發展承諾,助力綠色制造。
歐萊雅北亞營運部項目總監全志輝作題為《碳中和工廠案例分享》的演講。他指出,在可持續發展戰略上,歐萊雅在氣候、水、生物多樣性和資源領域制定了一系列2030年目標。例如,到2025年歐萊雅集團所有運營場所實現碳中和;到2030年歐萊雅產品包裝中的塑料100%源自回收或生物基材料等。他表示,歐萊雅蘇州尚美工廠早在2009年就設定了節能減排具體目標及行動計劃;2014年工廠啟用太陽能板和風能電力;2016年獲得LEED鉑金認證;2017年入選首批國家級“綠色工廠”。在2019年“尚美工廠”通過建立太陽能、風能、生物質多能互補型綜合能源管理系統,成為蘇州市首家“碳中和”工廠,同年歐萊雅中國也成為集團中第一個實現所有運營場所碳中和的業務市場。
同濟大學長聘特聘教授、同濟大學生態文明與循環經濟研究所所長杜歡政作題為《政策、技術、商業模式相結合,推動綠色包裝發展》的演講。他認為,包裝行業雖在產業中規模較小,但其在產品使用、銷售、運輸、存儲中至關重要。他在會上分享了中國綠色包裝創新商業模式以及中國綠色包裝發展建議等內容,并以快遞包裝為例,向與會人員介紹了中國循環包裝的現狀。他指出,在“雙碳”目標以及塑料污染治理的背景下,循環快遞箱既能有效控制全流程廢棄物產生,也能減少一次性包裝材料所導致的碳排放,從而達到降低成本、控制流向、減塑以及節能降碳的目的。他表示,循環快遞箱的推動需要政策支持,裝/拆箱、回收清洗等技術的創新以及商業模式相結合來實現。他提出,應先擴大試點,在試點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經驗,從而形成可復制推廣的模式,推動循環快遞箱的產業發展。
芬歐匯川(中國)有限公司包裝紙業務發展總監夏曉輝作題為《紙基包裝材料創新及應用》的發言。他分享了UPM紙基包裝材料的創新應用案例并指出,纖維基材料作為實現可持續包裝減塑的重要材料之一,有完整系統的LCA實踐應用,但仍需要根據應用場景和包裝物的不同特點,合理地評估選擇纖維基材料及工藝在包裝減塑中的應用效果,進而不斷總結推廣功能性纖維基材料適用的循環經濟模式。UPM致力于產業協作,結合產業鏈各環節核心供應商的各自優勢推動包裝可持續發展,為用戶提供多種多樣的可持續紙基包裝解決方案。
山鷹國際包裝集團副總裁張鵬翼帶來了山鷹的《綠色包裝典型實踐》。山鷹以竹漿為
原料的紙塑包裝產品可實現全鏈路綠色可回收,其生產的以竹代塑的產品,從餐盤、餐盒、湯碗到杯蓋、保鮮盒等品類,范圍廣泛。他還向與會人員介紹了筆記本電腦全紙包裝發展過程以及以廢黃板紙漿為原料的工業紙塑包裝產品生產流程的創新案例。
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英國)北京代表處塑料項目主任陳曉婷作題為《上游創新—全球塑料包裝創新案例》的發言。她提到,相關報告顯示,全球的塑料包裝只有14%得到了回收再利用,而其中只有2%實現了閉環循環利用。由于一次性使用后即被丟棄,95%的塑料包裝材料價值被浪費,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每年約為800-1200億美元。她認為,去除包裝、重復使用和材料循環利用是實現塑料包裝循環經濟的三大上游創新策略。從設計階段開始,采用上游創新思維,對減少一次性的塑料包裝、解決塑料污染問題、減少碳排放、提供新的商業模式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并有助于使塑料得到高價值的循環利用。最后,她重點介紹了樂購、達能、可口可樂等消費品牌的國際塑料包裝創新設計案例。
永康市知路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研發總監郭鑫以《基于循環經濟模式的綠色包裝箱案例分享》為題進行了發言。他介紹,知路科技循環快遞箱具有免膠帶、效率高、成本低、輕量化、可溯源、可循環、實用性強、兼容性高等產品優勢,有效提高產品生命周期,提升資源循環效率。知路科技可結合不同應用場景和模式,提供定制化的循環快遞包裝箱解決方案。
赫力昂中國包裝及可持續發展總監胡明生作題為《消費健康行業的可持續包裝探索》的演講。他表示,赫力昂積極探索可持續包裝解決方案,承諾到2025年前實現旗下各品牌產品包裝紙盒100%可回收。為兌現企業承諾,赫力昂采用“集束包收縮膜移除”、“外包裝減塑”、“材料減量或替代”、“可回收再生設計”等技術手段,從可持續包裝設計入手,減少包裝物整個生命周期碳排放,促進消費后包裝廢棄物的回收再生,實現循環經濟。
本次論壇得到了赫力昂中國和芬歐匯川(中國)有限公司的共同支持,他們在發展循環經濟、推進綠色轉型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是高質量發展的積極踐行者。
原標題:協會動態 | “雙碳”目標下中國綠色包裝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在蘇州召開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