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2019年,全國塑料制品用量達4.6億噸,而因此產生的塑料垃圾數量則超過了3.5億噸,更糟糕的是,這些塑料垃圾中,只有不到10%能夠被回收利用。
【
塑料機械網 塑料時訊】塑料是現代社會中一種重要的材料,其可塑性強并且適用范圍廣,因此被大規模的應用在產品生產上,并且,即便是在“限塑令”“禁塑令”全面開展的今天,塑料制品依舊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并占據著重要位置。我們身處的社會也因此成為了一個被塑料包裹的社會。
當然,需求量、使用量一直處于一個較高的狀態,遺棄情況自然也不能小覷。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曾公布過這樣一則數據:2019年,全國塑料制品用量達4.6億噸,而因此產生的塑料垃圾數量則超過了3.5億噸,更糟糕的是,這些塑料垃圾中,只有不到10%能夠被回收利用。因此,大眾對于塑料制品的依賴,其實也在歷史的發展中,逐漸以塑料垃圾的姿態,成為對我們的威脅。而如今,塑料污染也成為了困擾環境生態建設的重大問題之一。
而在塑料垃圾中,又存在一類非常麻煩的垃圾——微塑料。微塑料是塑料污染的主要載體,一般是塑料垃圾劣化后破損形成的5毫米以下的塑料微粒。這種塑料垃圾問主要問題在于單位體積小(粒徑范圍從幾微米到幾毫米都有)、形狀不規則,因此比表面積大并且肉眼難以分辨,是病毒以及細菌的重要載體。此外,由于微塑料的產生與我們日常生活中塑料制品的使用及遺棄密切相關,因此非常容易被排入湖泊以及海洋中,而一旦流入,這些塑料微粒變很難被回收。最終,塑料微粒會通過海洋生物鏈影響到整個大自然的生態系統,其中當然也包括了我們人類。也正因為此,微塑料還有個“名號”——海中的PM2.5。
那么一年有多少塑料微粒被排入大海呢?這個數據很難得出準確的答案,但是就北冰洋一年的微塑料污染量,日本團隊給出了答案。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副主任研究員池上隆仁牽頭的團隊近日發表基于觀測的推測結果,其中提到,一年約有180億個微塑料從太平洋流入北冰洋,相當于每年有420噸塑料以微塑料的形式流入大海。據悉,該數據是團隊在2020至2021年間,通過調查俄羅斯和美國阿拉斯加州之間的白令海峽等地采集的海水中的塑料計算得到的,白令海峽是從太平洋進入北冰洋的入口,因此數據的準確性以及參考價值都具備一定的保障。
結語:微塑料污染是一種長期的污染,由于無法很好地進行回收,因此其可能引起的危害無法估量。好在目前各國都開始重視這個問題,并推出了相關的約束性政策,例如加拿大,愛爾蘭,荷蘭和英國已經立法禁止含有微珠的化妝品和個人護理產品進行生產。不過更重要的一個問題是,如何應對現存的海洋微塑料污染。從技術發展的角度來說,想要檢測到這些微塑料一般需要依靠近紅外光譜。得益于衛星技術的發展,未來借助衛星實現海洋近紅外微塑料污染檢測或許能夠成為緩解海洋微塑料問題的突破口,不過這一切都需要等待時間以及技術來給我們答復。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