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期,小米要造車的消息全網皆知。作為一家以手機、智能硬件和IoT平臺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司,跨界造車引起各界不小轟動。
【塑料機械網 編輯視角】近期,小米要造車的消息全網皆知。作為一家以手機、智能硬件和IoT平臺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司,跨界造車引起各界不小轟動。今年3月份小米創辦人(雷軍)就已經宣布小米將踏入汽車領域,開始造車,初期就直接投下了15億美金,并表示小米公司希望用高品質的智能電動汽車,讓全球用戶享受無所不在的智能生活。
——2021年3月30日,小米集團召開了一場盛大的發布會,雷軍親自宣布小米進軍智能電動汽車,10年規劃投資100億美元。
——2021年9月1日,小米集團宣布,小米汽車完成注冊,注冊資本100億元。企查查顯示,小米汽車公司成立于2021年9月,經營范圍包括新能源車整車制造、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的技術研發等。
——2021年10月19日,在小米投資者日活動上,雷軍透露,目前小米汽車的各項工作進展都遠超他的預期,首個工廠會落戶北京亦莊,到崗研發團隊已有453人,預計小米汽車將于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產。
從9月1日汽車公司將成立到10月19日,僅一個多月的時間就宣布2024年將實現量產。小米汽車的進展速度,絕對令人驚訝,這展現了科技公司的進步速度。據了解,小米目前已經有智能手機、智能家居、智能辦公等全智能生態,與汽車進行整合,將會有極強的擴張性。
除了小米之外,最近一段時間,新能源汽車市場上出現了眾多手機廠商的身影,阿里、百度等等互聯網巨頭紛紛投向新能源汽車的懷抱,而這時卻突然有一家老牌車企吉利集團突然轉行要去做手機。吉利控股集團加大前瞻科技領域投入,加快向創新型科技企業轉型。布局手機、衛星、飛行汽車均是吉利科技轉型的重要助推器。
伴隨著智能物聯網的不斷普及,汽車也正在成為重要的智能聯網終端,甚至于不少汽車企業都在開發屬于自己的操作系統,而汽車的中控屏也正在逐漸成為類似于平板電腦那樣的移動智能終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汽車與手機這兩個看似毫不相干的產業,卻逐步形成如今“你來我往”的態勢。
言歸正轉,小米為何會選擇制造新能源汽車?對其行業前景的看好是重要因素之一。
如今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已實現世界領跑,截至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已連續六年居世界首位,是當之無愧的新能源汽車大國、強國,成為了引領全球電動化轉型的主要力量。
近年來,碳排放標準日益趨嚴,汽車輕量化已成為全球汽車工業的一致目標,因此,“以塑代鋼”在汽車領域被廣泛應用。塑料作為汽車領域必不可少的材料,其工藝、性能要求越來越成為大家的關注點。從目前的汽車匹配產品的選取材料上來看,不僅僅是外部裝飾件還是內部裝飾件,以及其功能與結構件都可以看到塑料的身影。如:汽車水箱支架、汽車保險杠等。以目前的形勢來看,汽車部件使用塑料正朝著輕量化、材料統合及環境友好等方向發展。
與金屬零部件相比,塑料部件可以有效減少整車重量、降低汽車排放、提高燃油經濟性,同時降低汽車制造成本。汽車用塑料量已經成為汽車設計和制造的重要衡量因素。受汽車行業趨勢驅動,汽車市場對塑料制品的需求大大增加。
相關數據調查表明:目前我國汽車整車產品的塑料使用重量大約占汽車整車總質量的 24%左右。其中,在汽車使用的塑料上,通用塑料(例如 PP、PE、PVC、ABS 等)的使用率大約占到 60%,其次是工程塑料(例如 PA、PC、PBT 等)的使用率大約占到18%。
改性塑料在阻燃性、強度、抗沖擊性、韌性等方面的性能都優于通用塑料,下游應用領域廣泛,主要應用于家電、汽車、建筑、辦公設備、機械等領域,其中家電、汽車是其最大的兩個應用領域。例如:針對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行業,改性塑料行業部分領先企業,已經針對高分子材料在充電樁上的應用進行了充分研究,有能力提供針對充電樁的高分子材料整體解決方案。
在未來汽車行業,輕量化減重、電氣化、傳動效率高效化、渦輪增壓發動機的小型化必將作為一個整體,成為絕大多數集成化程度更高的汽車零部件的開發及驗證考量的指標。材料廠商也需積極響應市場,提高材料性能,以滿足汽車行業的新要求。
據國家統計局相關數據顯示,2010-2019年我國改性塑料產量逐年遞增,2020年,國內塑料產量為10355萬噸,同比增長7%,改性化率為21.7%,改性塑料產量為2250萬噸。根據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2-2019年全球改性塑料需求量年均復合增速達13.86%,2019年全球改性塑料需求量約為9700萬噸,市場規模達1400億美元,其中汽車行業改性塑料市場規模達525億美元,占全球改性塑料市場規模的比重達37.5%。2020年全球經濟狀況受疫情影響,改性塑料的市場需求量增長較慢,2020年全球改性塑料行業需求量約為10000萬噸。
而隨著小米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或將推動高性能改性塑料市場需求的增長,同時也將帶動起更激烈的市場競爭形勢。對于相關材料生產企業而言,近兩年掌握市場形勢、攻堅相關技術,對于企業未來發展非常關鍵。
注:資料來源:汽車拓航者、國家統計局、第一電動網、搜狐汽車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