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材料制造商科思創與清華大學藝術與科學研究中心色彩研究所合作,從色彩、材料和表面處理(CMF)角度開展一項針對可持續材料的研究。
【
塑料機械網 科技創新】循環經濟正變得愈發重要,各種更高效的回收利用技術也不斷問世。然而,如何結合美學和功能,更好地賦予再生材料價值,業界仍缺乏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為此,材料制造商科思創正與清華大學藝術與科學研究中心色彩研究所合作,從色彩、材料和表面處理(CMF)角度開展一項針對可持續材料的研究。雙方在于6 月 3 日至 6 日舉行的“設計上海”( Design Shanghai 2021)活動期間宣布了此項合作。
通過合作研究,雙方致力于為回收材料打造基于其再生特性的美學設計方案。該實證項目以研究結果、設計和實驗為基礎,旨在將 CMF美學設計融入科思創更具可持續性的聚碳酸酯材料中,同時推廣兼顧美學和循環的設計理念。
將循環與美學設計相結合
“盡管回收塑料的環境效益和技術性能已得到廣泛研究,但我們仍需要進一步探索這些材料的感覺特性,以及人們是如何從情感和可持續性的角度來體驗和欣賞這些材料。” 科思創副總裁、聚碳酸酯業務部全球色彩與設計中心負責人施科弗博士(Dr. Christopher Stillings)表示,“這些洞見將幫助我們了解如何從 CMF 的角度來區分這些材料,同時有助于推動再生塑料的商業成功和使用。為實現全面循環,我們需要結合循環設計和美學設計,這也意味著在材料、服務和商業模式領域進行創新。”
科思創聚碳酸酯業務部可持續發展方案全球總監張祺表示:“整個行業不僅要考慮再生材料的技術性能和環境績效,同時也需確保它們能夠引發消費者對可持續發展的情感共鳴。科思創對可持續發展的理解是多方位的,期望為可持續材料在美學、功能與環境足跡之間找到恰當的平衡。”
亞洲模式有望推廣至其他地區
本項目將分多階段開展。清華大學藝術與科學研究中心色彩研究所將通過消費者調查、專家訪談、大數據挖掘和設計產業調研等方式,為科思創回收聚碳酸酯塑料的CMF設計探索設計路徑和靈感。
“這是一個嚴謹的、科學的同時又是以消費者為中心的設計流程,目的就是使材料能從最直觀的視覺和觸覺方面打動消費者,用顏值來講述環保的故事,”清華大學藝術與科學研究中心色彩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宋文雯表示。“我們期望在中國本土市場獲得的成果,也能在將來服務世界各地消費者對更可持續材料的訴求。”她補充道,這項合作的目標是將該始于亞太地區的結合循環和美學理念的設計模式推廣應用至其他地區。
科思創堅持通過各項舉措,幫助自身及整個價值鏈實現環境及可持續發展目標。例如,公司近期攜手咨詢公司REnato lab推出了一本針對電子、電氣與家電行業的《循環設計指南》,旨在幫助設計師和開發人員打造更符合循環經濟的下一代產品。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