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我國從源頭防控、替代使用、加強回收、開展治理等方面都對海洋為塑料治理開展了一系列工作。
【塑料機械網 編輯視角】上完兩天班又休息了一天后,不知道大家的節后綜合征“治”好了嗎?是不是還沉浸在小長假中無法自拔?去了海邊旅游的小伙伴是不是還戀戀不舍?不過不知道海灘美景有沒有蒙上海洋垃圾污染的陰影?
海洋垃圾污染是世界性問題,海洋微塑料也是上普遍關注的熱點。微塑料,一般指粒徑小于5mm的塑料物,實際包括各種合成聚合物的類似污染,暫稱“微塑料”。包括輪胎橡膠磨損后的顆粒,個人護理用品起清洗、清潔等摩擦作用的“微珠”,洗衣廢水中的合成纖維、油漆涂料粉刷后逸散的微粒等。
微塑料遷移性強,海洋是其重要匯聚點。
微塑料依據來源可分為原生微塑料和次生微塑料:
·初生微塑料是是以微小粒徑形態直接釋放到環境中的塑料顆粒,即其在生產出來時就是微小的物料,進入生活消費品或作為工業應用中的殘余部分進入環境,如各種人造工業塑料產品,個人護理品和化妝品(合稱PCCPs)中的微珠或者柔珠(microbeads),或研磨劑等工業材料,這些微塑料會隨生活污水的排放等途徑而進入周圍環境;
·次生微塑料由各種進入環境中的大尺寸塑料垃圾經過物理、化學和生物等作用下逐步破碎分解形成的塑料顆粒,如較大的塑料被紫外線照射、機械力分裂、風化致破解后形成。
我國一直以來就高度重視海洋垃圾和微塑料的防治工作。在2007年就正式啟動了海洋垃圾監測工作,2016年將海洋微塑料納入監測范圍。
據2019年監測結果表明,我國海洋表層水體漂浮垃圾平均個數為4027個/平方千米,與北大西洋沿岸等近海區域處于同一水平(低于北大西洋中部環流區熱帶區域、東北太平洋和黑潮區域)。對渤海、東海15個點開展的監測結果顯示表層水體微塑料的平均密度為0.82個/立方米和0.25個/立方米,與近年來同類調查結果相比,進一步表明了我國近海表層水體微塑料含量處于中低水平。這也印證了中國雖然是塑料生產大國,但不是塑料垃圾和海洋微塑料污染大國。
我國從源頭防控、替代使用、加強回收、開展治理等方面都對海洋微塑料治理開展了一系列工作。
依法嚴控垃圾進入海洋環境。執行海洋環境保護法、海洋傾廢管理條例、防治陸源污染物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等相關規定,嚴格塑料垃圾等固體廢棄物管理,控制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的陸源輸入、減少海上來源。
加強廢棄物監督管理,近些年陸續出臺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等多項政策,涉及城鎮固廢垃圾、農業垃圾治理、河道垃圾管理、船舶港口垃圾防治、“洋垃圾”禁令等諸多方面,對加強陸源固體廢棄物管理、控制塑料廢棄物入海起到積極作用。
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加強塑料廢棄物回收利用,推動環境無害化處置;加大海洋垃圾清理力度,開展沿海城市海洋垃圾污染綜合防控示范;在海濱城市組織開展海灘垃圾清掃活動,增強公眾海洋垃圾污染防治意識。
加強科學研究,系統調查近岸海域海洋微塑料污染,深入開展海洋微塑料傳輸途徑、環境行為和生物毒性研究;鼓勵學術交流和數據信息共享,推進海洋垃圾與微塑料監測技術和風險評估方法研究;將海洋垃圾納入海洋環境例行監測范圍,系統調查近岸海域海洋微塑料污染;加強交流合作,積極參與應對海洋垃圾和塑料污染的進程。
浩瀚的海洋生機盎然,既蘊藏著豐富的資源,成為人類的藍色糧倉;也擁有龐大的生物體系,為地球制造大量的氧氣,被譽為“地球之心”。守護那一汪藍,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共同努力。
部分資料參考:生態環境部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