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世界地球日來臨之際,我們不妨思考一個問題:塑料真的是環境污染的“真兇”嗎?比起埋怨和一刀切,我們是否更應當考慮如何去合理規劃,使之變廢為寶?
【塑料機械網 編輯視角】塑料早已在不知不覺中充斥于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吃:不提無處不在的塑料包裝,就是菜籃子和垃圾箱大多都是采用的PE樹脂。此外,平底鍋鍋蓋柄以及熱水壺手柄等部分因耐熱需求等一直以來也都是采用PF 樹脂為材料的,對于洗滌劑等的容器,根據要裝的東西的不同,也常將PE、PET等幾種材料組合起來形成具有多層結構的容器供使用。
穿:雖然衣服看似和塑料沒有關系,但其實不然。買衣服時很多還是用的塑料購物袋,而在洗衣服時,洗衣機的操作開關面板部分采用PP、PS、ABS等樹脂,水管則以PVC樹脂為中心,水管固定部件采用PE、PP樹脂等。
住:家用電器、室內用具等不可或缺的物品中,很多我們看不到的部分都采用了各種各樣的工程塑料。作為家電領域的代表,電視的主要材料就包括了PP、PS、ABS等;由于可以自由選擇形狀和色調,而且價格便宜,所以照明領域也是塑料重要應用領域;沙發表面的皮革一般則采用大家所熟知的PVC皮革。
行:以汽車為例,塑料早已涉及多個產品零部件范圍和種類:擋陽板、車門鎖、換擋桿、汽車安全蓋、車門外拉式把手以及外飾零部件等。
塑料曾經被稱為20世紀的“煉金術”。
20世紀的“煉金術”
1905年,一次偶然的失誤,美籍比利時人列奧·亨德里克·貝克蘭“發明了”酚醛樹脂。
1933年,PE和PMMA樹脂出現。
1963年,齊格勒和納塔因為推出了Ti系催化劑而獲得了諾貝獎。
塑料,貝克蘭自稱為“千用材料”。它們形狀多樣,擁有絕緣、穩定、耐熱、耐腐蝕、不可燃等特性,而且塑料加工方便,容易大規模生產,因此塑料制件相比之前的金屬或者木頭制件也更便宜,商人趨利本性,使之應用愈加廣泛。
特別是在迅速發展的汽車、無線電和電力工業中,它被制成插頭、插座、收音機和電話外殼、螺旋槳、閥門、齒輪、管道等各種各樣物品上。常人無法想象,這是從煤焦油那樣的廉價產物中得到的,用途如此廣泛的材料,這就是20世紀的“煉金術”。
1924年《時代》周刊的一則封面故事稱:那些熟悉酚醛塑料潛力的人表示,數年后它將出現在現代文明的每一種機械設備里。1940年5月20日的《時代》周刊則將貝克蘭稱為“塑料之父”。
那么,塑料又是如何被拉下神壇的呢?
“人類*糟糕的發明”
2002年,英國《衛報》評選出了“人類*糟糕的發明”,塑料袋不幸獲此“殊榮”。
然而,塑料袋也并非從出生起就被當作破壞環境的元兇,它也有過備受寵愛,廣受贊譽的好時光。在塑料年產量不斷攀升的時候,1959年,瑞典包裝設計師斯滕·古斯塔夫·圖林設計出了塑料包裝,而他的初衷是——保護環境。
在塑料袋被應用之前,當時人們大量使用的主要是紙袋,而紙袋的原材料——樹木面臨被大量砍伐的危機。基于此,既輕便又耐用的塑料袋便誕生了。一方面,塑料袋可以反復使用;另一方面,使用塑料的成本(價格)更低,而成本(價格)就是對所有消耗的資源代價的一個度量,成本更低,意味著所消耗的資源代價更少。
然而,恐怕塑料的發明者也沒有想到,時至今日,塑料居然會變成“白色污染”的代名詞。隨著塑料的使用量增加,大量的廢棄物也隨之產生。塑料,已經變成了當前的巨大污染源。據調查,地球表面上幾乎任何地方都能找到塑料的存在,哪怕在深的大洋底部,遠的南極北極都不例外,塑料對海洋環境和海洋生物都帶來了巨大的傷害。
塑料是怎么“污名化”的?
那塑料是怎么“污名化”的呢?
這是因為我們常常忽略了塑料的另外一種成本。在塑料完成了使用使命,把它扔在自然界之后,其后處理成本并不像木材、金屬這些容易降解的物質一樣,成本比較低甚至趨于零。塑料被遺棄后,可能對環境造成額外的負擔,這些不當遺棄造成的額外負擔,就產生了額外的成本。
而且,因為塑料化學性質相對穩定,在我們使用的時候,贊嘆它“輕便耐用”,在我們遺棄它后同樣也會埋怨它“難以降解”。如果隨意遺棄,塑料垃圾就會越堆越多,生態環境沒法及時處理,從而人為造成環境污染。于是乎,塑料就這樣成為了“白色污染”。
但事實上,“不管黑貓白貓,能捉老鼠的就是好貓”,那么,塑料作為人工發明的一種材料,又哪來的好惡呢?歸根究底,塑料制品極大方便了人類生活,本身并沒有錯,錯也是錯在當塑料完成第一次使用目的后、我們對使用后的塑料處置不當罷了。
小結: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作為一個專為世界環境保護而設立的節日,旨在提高民眾對于現有環境問題的意識,并動員民眾參與到環保運動中,通過綠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的整體環境。
在世界地球日來臨之際,我們不妨思考一個問題:塑料真的是環境污染的“罪魁禍首”嗎?比起埋怨和一刀切,我們是否更應當考慮如何去合理規劃,使之變廢為寶?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