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下午,來自全國各地的子牙學宮企業家代表團一行40余人蒞臨廣東拓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進行了各方位的參觀考察。拓斯達董事長兼總裁吳豐禮熱情接待了遠道而來的企業家們,并以《連續16年月月盈利背后的邏輯》為題,于拓斯達商學院熱情開講。
創業歷程大起底
課程現場,吳豐禮分享了拓斯達的“前世今生”和不同階段所倡導的企業理念,講述了企業和自己在商業認知、商業模式和創新思維方面突破自我、求新求變的過程。
吳豐禮提到,工業制造業,特別是裝備制造業,是國家能夠崛起并站立世界強者之林的一個重要的支撐。拓斯達深耕工業制造領域十數年,聚力打造國之重器,希望通過產品的技術革新,實現“讓工業制造更美好”的目標。
產品有周期,而企業可以穿越周期。一路走來,拓斯達的商業認知從*證明自己,轉變為讓客戶更好、讓員工*的“群體成功”認知,直到當下提出“助力100萬家制造企業實現智能制造,助力100萬工程師服務于智能制造”的企業愿景,致力于助力制造業轉型升級。
那些年我踩過的坑
分享過程中,吳豐禮還用幽默風趣的語言講述了不少團隊組建時期的趣聞軼事,以及自己創業過程中的“血淚史”,并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和對企業家們的建議。現場的企業家們聽得津津有味,現場常常爆發出一陣陣掌聲和笑聲。
企業家們表示,此次到訪拓斯達參觀學習收獲頗豐,對商業認知的進化和底層邏輯都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同時也希望今后能夠有與拓斯達進一步交流合作的機會。
| Q&A |
三個小時豐富的課程讓到訪的企業家們意猶未盡。后,大家又針對課程內容進行了提問和深度交流,碰撞出許多思維的火花。
Q1拓斯達什么時候能夠*競爭對手?
A:我想我們現在更愿意以成長性思維而不是競爭性思維去經營企業。如何在競爭中保持合作,如何在合作中保持共贏,如何在共贏中能夠保持自己超常規的發展,這是我們大家需要思考的問題。如果只關注單一的比賽,會發現永遠都有更新更強的對手出現。只有找到與“對手”共生的一種模式,真正的生態才會長出來。
Q2您怎么看待資本介入對拓斯達業務發展的影響?
A:打一個通俗的比方,資本是水,企業運營是面,我們企業經營者就是和面的人。面多了需要加水,水多了需要加面,這是一個不斷做增量又要找到平衡的過程。
如果沒有資本力量,其實我們很多想法是無法實現的。所以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如何借助好資本,把原有價值放大,同時利用企業自身的發展來創造更多的價值,回饋給投資者。
Q3我了解到您是做銷售出身,學歷也并不高,是如何在創業之初就練就了能夠總結出一套完整的理論方法的能力?
A:我個人學習的方法,總結起來就是五個“一點”——做點事、發點呆、讀點書、上點課、聊點天。做點事就是積極參與工作中的細節,培養手感;發點呆就是總結提煉經驗的過程,也是具象到抽象的過程;讀點書也就是通過閱讀來構建自己的理論框架;上點課就是通過老師的指點,瞬間打通任督二脈;聊點天就是與段位相當或者更高的人去碰撞,檢視和驗證觀點。
這些事情做下來,其實就是不斷豐富自己的理論、不斷打通自己的理論框架,終再去反哺實踐的過程。
Q4我是“草根”創業者,今年以來學習了很多系統性的理論,但是團隊組建和躍升卻不成功,管理崗的流動性也很大。請問如何能夠找到得力的優秀人才,與企業共同奮斗?
A:我認為,首先你需要清晰這個崗位需要什么樣的人;第二,需要這個人做什么樣的事;第三,建立什么樣的評價機制,去評價員工的工作;第四,這些優秀的人才終如何形成合力,推動企業發展。
優秀的同事,有兩種創造價值的方式,一種是個人價值貢獻者,一種是組織價值貢獻者。前者是標兵,后者是管理者,畫像不同。價值呈現的方式也通常有兩種,一種是直接產出糧食,在現有條件下創造好成績;另一種是不急著產出糧食,而是先改善土質,肥沃土地。肥沃土地往往比打糧食更有價值。
子牙學宮簡介
子牙學宮是由馮侖發起創辦,由王石、張維迎、王功權、高西慶、周鴻祎、路林、王軍、易鵬、呂建中、孫茵、黎荔等理事共同組建的一所公益性質的私立商學院。以姜太公垂釣的渭河之畔——西安為設壇之地,以道家智慧和商業結合為特色,秉承“自由、創造、共享、美德”的核心價值觀,以“讓企業多活幾年”為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