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Melamine)(化學式:C3H6N6),俗稱密胺、蛋白精,IUPAC命名為“1,3,5-三嗪-2,4,6-三氨基”,是一種三嗪類含氮雜環(huán)有機化合物,被用作化工原料。它是白色單斜晶體,幾乎無味,微溶于水(3.1g/L常溫),可溶于甲醇、甲醛、乙酸、熱乙二醇、甘油、吡啶等,不溶于丙酮、醚類、對身體有害,不可用于食品加工或食品添加物。三聚氰胺是氨基氰的三聚體,由它制成的樹脂加熱分解時會釋放出大量氮氣,因此可用作阻燃劑。它也是殺蟲劑環(huán)丙氨嗪在動物和植物[體內的代謝產物。
物理性質
三聚氰胺性狀為純白色單斜棱晶體,無味,密度1.573g/cm3 (16℃)。常壓熔點354℃(分解);快速加熱升華,升華溫度300℃。在水中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在20℃時,約為3.3 g/L,即微溶于冷水,溶于熱水,極微溶于熱乙醇,不溶于醚、苯和,可溶于甲醇、甲醛、乙酸、熱乙二醇、甘油、吡啶等。低毒。在一般情況下較穩(wěn)定,但在高溫下可能會分解放出,分解時同時放出不支持燃燒的氮氣,因此可作阻燃劑。
化學性質
呈弱堿性(pKb=8),與鹽酸、硫酸、硝酸、乙酸、草酸等都能形成三聚氰胺鹽。在中性或微堿性情況下,與甲醛縮合而成各種羥甲基三聚氰胺,但在微酸性中(pH值5.5~6.5)與羥甲基的衍生物進行縮聚反應而生成樹脂產物。遇強酸或強堿水溶液水解,胺基逐步被羥基取代,成三聚氰酸二酰胺,進一步水解生成三聚氰酸一酰胺,zui后生成三聚氰酸。
毒性危害
目前三聚氰胺被認為毒性輕微,大鼠口服的半數(shù)致死量大于3克/公斤體重。據(jù)1945年的一個實驗報道:將大劑量的三聚氰胺飼喂給大鼠、兔和狗后沒有觀察到明顯的中毒現(xiàn)象。動物長期攝入三聚氰胺會造成生殖、泌尿系統(tǒng)的損害,膀胱、腎部結石,并可進一步誘發(fā)膀胱癌。1994年國際化學品安全規(guī)劃署和歐洲聯(lián)盟委員會合編的《國際化學品安全手冊》第三卷和國際化學品安全卡片也只說明:長期或反復大量攝入三聚氰胺可能對腎與膀胱產生影響,導致產生結石。然而,2007 年美國寵物食品污染事件的初步調查結果認為:摻雜了≤6.6%三聚氰胺的小麥蛋白寵物食品導致中毒的原因,為上述毒性輕微的結論畫上了問號。但為安全計,一般采用三聚氰胺制造的食具都會標明“不可放進微波爐使用”。
于2008年9月12日發(fā)布了“與食用受污染三鹿牌嬰幼兒配方奶粉相關的嬰幼兒泌尿系統(tǒng)結石診療方案”,有關方面可以參照。
方案中指出結石絕大部分累及雙側集合系統(tǒng)及雙側輸尿管,這與成人泌尿系統(tǒng)結石臨床表現(xiàn)有所不同,多發(fā)性結石影響腎功能的概率更高。由于患兒多不具備癥狀主訴能力,家長需要加強對相關兒童的觀察,依靠腹部B超和(或)CT檢查,可以幫助早期確定診斷。在治療方面,目前沒有針對三聚氰胺毒性作用的解毒劑,臨床上主要依靠對癥支持治療,必要時可以考慮干預,解除患兒腎功能長期損害的風險。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使患兒早日康復的關鍵。
三聚氰胺進入人體后,發(fā)生取代反應(水解),生成三聚氰酸,三聚氰酸和三聚氰胺形成大的網狀結構,造成結石。
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食品安全高官史蒂芬·桑德洛夫表示,研究發(fā)現(xiàn),在食品中只有同時含有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這兩種化學成分時才對嬰兒健康構成威脅。
這看來雖然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共同作用下才會導致腎結石,但是三聚氰胺在胃的強酸性環(huán)境中會有部分水解成為三聚氰酸,因此只要含有了三聚氰胺就相當于含有了三聚氰酸,其危害的本身仍源于三聚氰胺。
三聚氰胺專用液相色譜儀 三聚氰胺專用液相色譜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