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排放濁度水質傳感器
該項目征地面積88.67畝,規劃日均處理量達3萬噸,采用分期建設模式,當前正在進行一期工程建設。主要實施內容包括:粗格柵提升泵房、調節及事故池、污泥脫水機房及加藥間、鼓風機房及變配電室、混合反應沉淀池、水解酸化-五段巴顛甫-二沉池、綜合樓等14個單體,根據項目特點以及實際情況,采用“強化預處理+生化處理+深度處理”工藝路線。
污水排放濁度水質傳感器
據項目現場負責人尤俊介紹,西南循環經濟產業園區污水處理廠自2月下旬復工以來,各專業施工作業人員加足馬力,全力以赴推進項目建設。目前,調節及事故池已經完成主體混凝土澆筑,混合反應沉淀池完成底板澆筑、剪力墻正在封模中,五段巴顛甫池體底板鋼筋正在綁扎中。下一步,計劃開挖臭氧催化氧化池-生物炭濾池、污泥池、污泥脫水機房及加藥間等單體基坑,一期項目總計劃將在7月底前完成各池體主體施工,9月底前完成各個附屬設施的安裝,12月完成設備安裝并通水試運行。隨著居民收入的增加和城市生活方式的擴散,農村洗滌用水的使用量和排放量不斷增加,傳統的地面潑灑方式已難以滿足新增的排放需求。隨需求自發產生的排放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地面排放,通過戶內簡易管道、溝渠將洗滌廢水收集后,排放至戶外的道路邊溝或農田;二是地下排放,通過建設滲坑等排水設施,將全部或部分(如洗澡水)洗滌廢水排入地下土壤環境。兩種排放方式建設成本不高,且幾乎不需要運行維護,在農村地區得到了廣泛使用。但由于僅考慮了排水功能,對洗滌廢水中污染物的種類和濃度、污染物的終去向以及是否會對地表和地下水土環境造成污染未做評估,存在較為明顯的潛在環境與健康風險。